首页

优美论坛sm

时间:2025-05-25 10:21:29 作者:“茶和天下·苏韵雅集”江苏文旅主题交流推介会在韩举行 浏览量:59426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人民网沧州8月21日电 (记者杨文娟)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人民网)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媒体:“52000现金花束”竟成洗钱手法 相关部门不妨“以案说法”

在舒星宇看来,农业的出路在于全程机械化,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道路。对于这个年轻团队的未来发展,他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

福州:直击武警特战队员实战化课目训练

有美术设计专长的王小选,为纪念祖父百年诞辰而出版的传记《真金不怕火炼》设计封面,书中收录了一张王世英在黄埔军校的毕业照,“这是我爷爷唯一身着黄埔军校军装的照片,当时22岁的他应该是很骄傲地拍下这张照片寄回山西省洪洞县老家。”

(新春走基层)高速路上的“浙”里守护:“暖流”涌动护航平安回家路

4月16日,由Broadway International Group及Broadway Asia制作的Rodgers& Hammerstein《仙乐飘飘处处闻》国际巡回演出香港站在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大剧院进行传媒预演,演出三幕音乐剧片段。当晚,《仙乐飘飘处处闻》国际巡回演出香港站会于戏曲中心大剧院揭开序幕。

营区开放日:西藏日喀则百余名学生体验“消防之旅”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上海佛教界及书画界向日本东大寺捐赠作品仪式。上海佛教界和书画界的26位书画名家将自己的参展作品捐赠给日本东大寺收藏,东大寺为上述人员颁发收藏证书表示感谢。

三季度人才流动趋势报告:北京招聘求职活跃度居首

3月13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